导 语
01
基于DNA甲基化表达谱的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DNA甲基化表达谱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肿瘤甲基化检测能反映体细胞获得DNA甲基化变化和细胞的起源,已应用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亚型诊断。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神经病理学科的David Capper等提出一种全面的、依据DNA甲基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方法,发表在2018年3月的《Nature》上。
该研究使用随机森林法对91种甲基化分类的2801个肿瘤样本进行决策树分析。为进一步进行临床可行性评估时,作者对1155例病例同时进行甲基化表达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研究发现,与原有标准诊断方法相比,DNA甲基化分类对精确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重大影响,可修改高达12%病例诊断的预测结果。此外,作者还设计了免费在线分类工具,可以在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数据处理的条件下,对肿瘤进行分子学分类(Molecular Neuropathology 2.0;http://www.kitz-hei -delberg.de/molecular-diagnostics)。该研究不仅提高神经肿瘤组织病理学结合分子病理学的诊断精准度,同时还为其它实体肿瘤进行肿瘤分类法提供参考依据。
02
(点击标题可查看全文)
03
神经纤维瘤病1型胶质瘤患者的分子谱
04
(点击标题可查看全文)
05
IDH1-R132H突变抑制胶质瘤
增殖的机制研究
06
(点击标题可查看全文)
07
(点击标题可查看全文)
IDH野生型GBM患者5年生存率仅6%。德国肿瘤研究中心(DKFZ)系统生物学系的Verena Körber等通过分析21对原发GBM和局部复发的IDH野生型GBM,发现大多数GBM通过特定染色体的获得和丢失导致肿瘤发生,TERT启动子突变是GBM快速生长的先决条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4月的《Cancer Cell》。
08
(点击标题可查看全文)
09
(点击标题可查看全文)
10
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疫苗临床试验
11
(点击标题可查看全文)
12
(点击标题可查看全文)
13
(点击标题可查看全文)
恶性脑肿瘤中,与肿瘤相关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及其与微环境中其它细胞的协同作用知之甚少。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转化神经肿瘤研究组的Dieter Henrik Heiland等发现胶质瘤相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可以形成胶质瘤的免疫逃逸微环境。相关结果发表在2019年6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演讲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是通过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协同作用,以及JAK/STAT通路激活和IL-10升高所形成。作者使用JAK抑制剂Ruxolitinib后,发现肿瘤明显缩小,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数量减少,同时促炎因子增多,抑制炎症因子显著下降。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形成免疫抑制的微环境,表明与肿瘤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与炎症反应显著相关。